成都華大醫藥衛生學校
2020-2021學年度質量報告
一、學校情況
(一)學校概況
成都華大醫藥衛生學校屬全日制普通醫衛類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地處成都市錦江區琉璃場皇經樓7號,校園占地129畝,校舍建筑面積共16.1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2億元,校園綠化率達66.3%。2020-2021學年度,學校開設有護理、助產、藥劑、醫學影像技術、口腔修復工藝、中醫康復保健、老年人服務與管理7個專業。學校教學設施完善,已建成圖書室、學術廳(第一、第二、第三學術廳)、計算機中心、才藝表演舞臺;建成覆蓋各專業的實驗實訓室,包括內科護理實驗室、外科手術室、藥物化學實驗室、生命科學館等。此外,學校配套設施完善,建有室外田徑運動場、籃球場、醫務室、食堂、超市等;學生公寓均配有衛生間、空調、無線網絡、24小時直供熱水。
學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被評為成都市民辦教育協會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單位、成都市民辦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學校、成都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單位、成都市高職中專教育學會常務會員單位、全國醫學信息技術技能考試指定考試基地、全國醫學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工程指定教學基地、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單位、醫學信息技術專委會常務委員單位、成都市園林式單位、成都市錦江區最美庭院綠化單位、錦江區素質教育特色項目基地等。
(二)學生情況
學校招生對象為初高中畢業的應往屆學生,年齡在14至20周歲之間。2020-2021學年度,實現招生2469人,比上年度增加299人,同比增加13.78%;其中,高中生10人,五年貫通培養學生招生95人。全校在校學生人數為6649人,比上年度增加34,同比增加0.51%,退學及死亡共計226人,鞏固率為96.6%,與上學年度持平。2018級畢業人數為2208人,較2017級減少25人,同比降低1.12%。
表1-1:2018-2020級分專業在校學生人數統計表
序號 |
專業 |
學制 |
2018級 |
2019級 |
2020級 |
1 |
護理 |
3 |
1321 |
1187 |
1279 |
2 |
中醫康復技術 |
3 |
226 |
186 |
171 |
3 |
口腔修復工藝 |
3 |
51 |
93 |
91 |
4 |
藥劑 |
3 |
511 |
487 |
536 |
5 |
醫學影像技術 |
3 |
78 |
145 |
164 |
6 |
助產 |
3 |
0 |
0 |
102 |
7 |
老年人服務與管理 |
3 |
21 |
0 |
0 |
合計 |
2208 |
2098 |
2343 |
學生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證考前培訓人數98人、小兒推考前培訓拿189人,母嬰護理考前培訓180人,中醫康復理療師考前培訓256人,參加對口高職高考考前培訓共計261人。學生體質測評合格率為98.5%,較上年度增加0.3%;學生文化基礎課合格率為97.3%,較上年度降低0.8%。
(三)教師隊伍
2020-2021學年度,在校教職員工394人,較上年度減少28人;其中,專任教師349人,較上年度減少20人,專任教師師生比滿足1:20的比例;雙師型教師197人,較上年度減少5人,雙師型教師比例為86.4%;兼職教師30人,兼職教師比例為8.6%;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211人,占比60.5%,較上年度減少1.3%;碩士以上學歷32人,占比9.2%;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副高及以上)教師129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為37%,與上年度持平。思想政治課專任教師6人,較上年度增加2人;德育管理人員60人,與上年度持平;體育課、美育課專任教師分別為15人、10人,分別與上年度持平。
表1-2:2019-2020學年與2020-2021學年教師隊伍數據對照表
學年度 |
教職工 |
師生比 |
專任教師 |
本科以上教師 |
碩士研究生以上教師 |
雙師型教師 |
高級職稱教師 |
思治課教師 |
德育管理人員 |
體育課教師 |
美育課教師 |
2020 |
422 |
1:20 |
369 |
228 |
30 |
202 |
137 |
4 |
60 |
15 |
10 |
2021 |
394 |
1:20 |
349 |
211 |
32 |
197 |
129 |
6 |
60 |
15 |
10 |
(四)設施設備
2020-2021學年度,生均校園占地面積32.8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積21.5平方米,均與上年度持平;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3460元,較上年度增加37元;生均實訓實習工位數1個/7生。學校圖書45.64萬冊,其中紙質圖書數13.64萬冊、電子圖書32萬冊,均與上年度相持平;校園網主干最大帶寬為11878Mbps。
2020-2021學年度,我校在原有的校園安防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提檔升級改造。主要包括校園立體防控管理平臺、招生辦分控中心、二樓會議室監控中心、公共區域視頻監控系統、公共區域高空拋物及高點監控、教學樓教室監控系統、宿舍考勤及管理系統、車輛GPS定位系統、車輛出入管理系統、公務車管理系統、校門人臉識別及訪客管理、載波電表控制系統、校園廣播控制系統。改造完成后,實現了校園安防全覆蓋,充實了各項后勤管理手段,完善了各項管理技能,進一步提升了校園管理水平。
二、學生發展
(一)學生素質
1.思想政治狀況。我校學生思想政治主流健康積極向上學生熱愛黨,熱愛人民,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多數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學生擁護黨的號召與國家的各項政策,他們的政治參與意識比較強,且對我國的政治情況十分關注,具有較強的政治責任感。積極響應學校黨團組織的號召,積極加入團組織和黨組織。學校內的黨團組織能夠幫助教師管理學生,還可以將學生在思想、學習、紀律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問題的解決。2020-2021學年新發展團員50人,學生團員總數854人,較上年度減少583人,同比減少40.57%。
2.文化課合格率。學校開設的文化基礎課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德育、計算機應用基礎、體育、公共藝術。上下兩學期均組織期末考試,考試形式為閉卷??荚嚦煽儾捎冒俜种?,分為優秀(85分以上)、及格(60-85分)、不及格(60分以下),對于成績不合格的學生,在下個學期學校統一組織補考,補考不合格者,畢業前再次參加補考??荚嚦煽兏髂昙壌嬖诓町?,各專業之間也存在不均衡現象,全校學生文化課合格率為97.3%。
3.專業技能合格率。2020-2021學年度,學校按照教學大綱開足開齊了技能實訓課程,專業技能合格率達100%。
4.體質測評合格率。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要求,學校組織全校學生進行健康體質測試。經過對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達98.5%。從測試數據來看,學生的健康體質良好,學校組織的各種文體及社團活動,學生自發的體育鍛煉都有效果。
5.畢業率。2018級畢業班人數為2208人,實際畢業2208人,畢業率為100%。
6.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護士資格證實際參考人數1106人,首次考試通過人數418人,通過率為37.8%;考取小兒推拿189人,母嬰護理180人,中醫康復理療師249人,較上年度增加94人。參加成都市中等職業學校中高職銜接技能大賽榮獲二等獎2名,三等獎2名。
(二)在校體驗
為了解學生對學校各項工作的滿意度,2020-2021學年度,學校分別從全校各班級隨機選取了部分同學進行了調查問卷。其中對理論學習的滿意程度調查,滿意為95%,對專業學習的滿意程度調查,滿意為94%,對實習實訓的滿意程度調查,滿意為98%,對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的滿意程度調查,滿意為96%,對學校生活的滿意程度調查,滿意為94%,對校園安全的滿意程度調查,滿意為98%,畢業生對學校的滿意程度調查,非常滿意為96%,基本與上年度持平。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和分析,學生非常滿意率較去年持平,可以看出學生整體上對學校的環境條件、設施條件、安全條件、教學狀況、文化活動等方面滿意,一方面說明學校辦學越來越規范,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也說明絕大部分學生對學校的認可度較高、認同感較強,為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校園、發展自己提供了良好前提。同時,部分學生也提出了一些意見及建議。
表2-1:學生在校體驗調查問卷統計表
項目 |
滿意比率 |
基本滿意比率 |
不滿意比率 |
存在問題 |
改進建議 |
1.對理論學習的滿意程度 |
95% |
4% |
1% |
教學內容枯燥 |
進一步簡潔通俗; 加強課堂教學互動 |
2.對專業學習的滿意程度 |
94% |
6% |
0% |
專業課過于枯燥 |
活躍課堂氣氛;多講解案例,講的詳細生活一些 |
3.對實習實訓的滿意程度 |
98% |
2% |
0% |
部分實習單位較遠 |
多增加大成都范圍內的實習單位 |
4.對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的滿意程度 |
96% |
3% |
1% |
無 |
無 |
5.對學校生活的滿意程度 |
94% |
5% |
1% |
食堂飯菜不太合胃口 |
改善飯菜質量,增加菜品 |
6.對校園安全的滿意程度 |
98% |
2% |
0% |
無 |
無 |
7.畢業生對學校的滿意程度 |
96% |
4% |
0% |
無 |
多組織企業到校招聘,多推薦就業信息 |
(三)資助情況
學校嚴格執行上級部門對各項資助工作的要求,努力讓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享受到資助工作給予的溫暖。我校享受中職國家免學費和助學金的學生均是我校正式學籍的全日制普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生的申請表及其相關印證材料都經過班級和學校評審小組檢查、審核,經公示無異議后分年度存檔、備查。學校所有資助資金的發放,均建立了相關臺賬。
2020至2021學年度,全校享受國助金共計13327人次,金額266.43萬元;享受免學費政策67351人次,共計 1481.722萬元;減免住宿費(評選部分)1803人,共計 45.08萬元,減免住宿費(成都戶籍部分)1940人,共計 48.5萬元;建檔立卡2020年秋季311人,2021年春季284人,共計29.75萬元;涼山州學生享受生活補助97 人,共計14.55萬元,國家獎學金6人,共計3.6萬元,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137人,共計20.55萬元。
(四)就業質量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實習就業工作。學校已經建有與所設專業相適應的校外實訓基地,并與省內醫院和醫療機構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有對口實習就業的“二級甲等”以上醫院、著名醫藥連鎖公司、養老機構40個,新簽約4個,已覆蓋所有專業。包括四川大學華西附四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醫院等。多年來,我校畢業生就業率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
學生的實習就業質量穩步提高,這與學校認真考察實習單位,組織召開就業促進動員會和雙選會,積極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等是分不開的。2018級畢業生就業人數(含升學)2176人,初次就業率為98.55%,對口就業率為98%,其中護理專業就業率為99%、藥劑專業就業率為99%、中醫康復保健專業就業率92%、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就業率100%、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就業率100%、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就業率為100%,自主創業學生人數為2人。在中小微企業就業人數為1015人。就業單位對我校畢業生職業素養及職業技能滿意度分別為99%和96%,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好評。
(五)升學情況
2020-2021學年度,通過對口單招升學人數為512人,通過高職高考升學人數為649人(含升入本科院校1人),合計升學總人數為1161人,升學率達52.58%。完成自考大專學習并取得大專文憑189人,較上年度增加52人。
(六)職業發展
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素質養成和職業能力培養,除做好文化課、專業課教學外,還注重實際操作的學習,為學生今后就業打下堅實基礎。我校大部分畢業生能夠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念??傮w上來看,大多數畢業生就業后都很穩定,都能勝任各自的工作崗位,受到企業的認可。
三、教學改革
(一)教育教學改革
1.學校公共基礎課。學校嚴格按照中職生教學大綱開齊開足了公共基礎課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德育、計算機應用基礎、體育、公共藝術。
2.優化課程設置。學校嚴格執行國家關于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大綱的規定,將學校課程細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以及實訓課程和實習課程。在堅持“重理論、強技能”的原則下,強化理論教學,在學期開始統一收取任課教師教案以及教學進度安排,在過程管控上,加強教學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在實訓課程中,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將實訓課程課時加大,并且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訓考核標準,切實做到有計劃、有標準、有執行。
3.深化考試機制改革。改變以往考試以客觀題為主的考試格局,轉變為以客觀題為主、主觀題為輔的考試。并且要求任課教師在制定期末考試復習題時,復習題不能等同于考題,必須大于考題。在考試過程中,嚴格按照考試相關規章制度執行,無論考試還是考查科目,必須實行兩人監考,堅決杜絕考試作弊現象。
4.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建設。2020-2021學年度,對原有的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升級優化和改造,新增了部分實訓設備。完全達到了國家關于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實訓值的指標。在專業實驗開設方面,教務科嚴格按照國家關于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中關于實驗實訓的相關規定,開齊、開足實驗,并且制定了科學的切實可行的實驗實訓考核標準,制定了各專業崗前培訓以及考核制度,將對學生的技能培訓落實到了實處。
5.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各專業以骨干教師培養和實訓條件改善為基礎,以課程建設重點,以深化校企合作為途徑,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在學校“重理論、強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總體要求下,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6.合理選用教材。根據我校各專業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實際,以國家每年公布的《教學用書目錄》為依據選用教材。德育課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審定的國家規劃教材;文化基礎課統一使用省編教材;專業課教材的選用,以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確定的國家規劃教材為主。
(二)專業動態調整
學校依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專業設置進行動態調整。2020-2021學年,學校實現了申辦助產順利招生,學校繼續對各專業招生人數進行調整,以護理專業為主轉變為以護理、助產、藥劑、中醫康復與保健專業、醫學影像技術為主,口腔修復工藝技術、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為輔的專業結構,使學校的專業結構得以優化。
學校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實習就業單位反饋的信息和要求,整合課程結構,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充分聽取教學專家督導組及校內外專業人士的意見,特別是向各大醫院和醫藥連鎖企業了解、調查各種崗位對知識結構的實際要求,以此來構建整體優化的課程體系。在保證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大實踐性教學內容的份量。
(三)教師培養培訓
學年每年制定教師培養培訓年度安排,有措施和經費保證,通過各級各類教師培養培訓,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2020年4月,參加成都市中職業基礎課程賽課1人;2020年11月,參加職業教育教師教育創新團隊建設1人; 2020年12月參加了家庭教育講師的培訓1人;2021年1月參加中職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20年度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教師專業能力培訓老年照護1人;2021年4月成都市中職業基礎課程賽課1人;2021年4月參加國家中職生教師培訓1人;2021年4月參加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中職類(2020年度教務處處長能力提升培訓)國家培訓1人;2021年5參加了成都市中職語文好課培訓1人;2021年9月份參加心理C證培訓20人。此外,學校組建了思想政治課教學團隊,現有思想政治課專任教師6人,比上年度增加2人。
(四)教師榮譽
劉春梅老師參加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教師優質課大賽”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教師綜合能力展評”中教學綜合能力展示獲得“優秀教師”。陳姍老師參加成都市中等職業學校中高職銜接技能大賽獲優秀指導老師獎。
楊秀艷老師2020月12在省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劉春梅老師發表論文《中職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華傳奇》2020年12月第35期)、《延續性護理對小兒哮喘患者情緒及其生活質量的效果》(《護理前沿》2021年第3卷1期),參與普通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兒科護理學》編著。
四、質量保障措施
(一)規范管理情況
1.教學管理。一是根據《四川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規范》,學校制定了《教師常規管理要求》、《關于加強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關要求》、《學校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和評價辦法》等相關教學制度。二是以專業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結合專家團隊,建立起由專家組成的教學專家督導組。根據教學專家督導組工作計劃,組織教師開展課堂巡查、隨堂聽課,加強課堂、實驗教學過程的督導。定期組織召開教學意見征求會,收集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總結并調整課程結構。三是探索利用互聯網等多種平臺,采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各種形式,收集任課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建議,各班認真記錄每周教學日志,及時了解教與學的情況,加強師生溝通,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四是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及時更新教學觀念,結合國內實際情況,緊跟社會熱點,有針對性地開設創傷急救等教學大綱要求外的校本操作技能課程。
2.學生管理。學校實行分年級開展,分層管理學生德育工作,學校將德育工作落實到班主任個人,安排專職班主任老師周一至周五住校,狠抓學生行為規范和養成教育,及時跟蹤學生思想動態,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和矛盾。以“全國中職生文明禮儀風采大賽”為平臺,通過開展系列德育教育活動,傳遞正能量,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規范財務管理。學校實行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嚴格按照財務和審計相關規定執行。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上級文件規定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執行,嚴格執行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學校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規范完善管理制度和辦法,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資助政策,按要求按規定發放資助金,建立相應臺賬。及時聘請專業機構開展財務審計工作,并形成了財務審計報告。
4.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學校不斷加強總務后勤保障能力建設,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及時做好財產清查登記,建立起固定資產帳、不斷完善崗位職責,規范申購程序和物品發放制度。后勤緊緊圍繞“求真務實、提升效率”的工作理念,通過抓管理、強服務,抓規范、提效率,推動后勤管理制度化、精細化。
5.強化安全管理。學校構建完善了安全工作體系,嚴格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成立了以校長為核心的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層層簽訂安全工作責任書;利用主題班會等形式加強安全教育,并將安全教育融入教學課堂;加強督查,定期開展安全專項檢查和整治活動;做好門衛值班、校園治安巡邏等內部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實,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巡邏制度,確保管理上不留死角、不留空檔;加強學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定和實施消防工作預案,落實火災隱患的檢查、整治措施;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和預防傳染病工作的管理,嚴禁銷售“三無”和變質食品;加強對學生防溺水教育和集體活動的安全管理,嚴禁學生私自到江河、湖泊、水塘等場所游泳;建立應急工作預案,嚴格執行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報告制度,增強對突發事故的防范和應急處理能力。
針對今年的疫情,學校按照疫情防控指揮部及教育主管部門要求,重點檢查了門衛、食堂、教學樓、隔離室、防疫物資、消殺等工作。學校制定了《開學報到流程》、《華大衛校疫情防控應急處理流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師生每日健康情況檢測報告流程》、《華大衛校發熱人員留觀隔離、離校工作流程》、《華大衛校學生分流就餐流程》等防控制度及相關措施,采購了足夠的防疫物資。設置了獨立留觀室2間,每棟學生公寓入口處設置了體溫檢測點,并配備了免洗洗手液、體溫槍、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滿足了開學后的疫情防控需求。學校安排總務科專人每日對教室和公寓宿舍進行消殺和清洗。
學生科按照學校安排,每日安排專人對學生進行早、中、晚三次體溫檢測。同時,食堂、公寓門口安排進行二次體溫檢測,每日安排各班班主任老師對教室進行通風并做好相關記錄臺賬。
6.重視科研管理。學校根據市場規律,不斷調整與充實專業建設。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努力探索符合實際,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發展途徑與辦法。從教與學的層面充分展開課題研討。把如何讓學生學會與掌握,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與水平,作為研究的重點。努力構建適合職校特點和學生實際的課堂教學方法。
7.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學校建立了績效考核與評價體系,各項工作監控措施得力,調動了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了紀律意識、質量意識。以制度強約束,以質量定獎懲的完整的教職工目標管理體系。聘請專業律師不斷修改完善各項人事管理及教學質量管理制度,保證各項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
(二)德育工作情況
學校貫徹落實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及《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學校秉承“孝和育人、德技并重”的辦學理念,根據《四川省中職生日常行為規范》等相關規定,我校制定了《學生日常管理規范》等制度,建立了長效的德育教育工作體系,每學期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考察評定。
學校以“全國中職生文明風采大賽”為平臺,開展系列德育教育活動。在校團學指導辦公室指導下,團委學生會定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團活動,倡導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遞正能量?,F有棋藝社、美妝社、書法社、音樂社、街頭藝術社、熒惑漫趣社、運動社、式微漢服社、十月劇社、影宣社、英語社、show社、青年公益社共計13個社團。2020-2021學年,學校表彰校級優秀畢業生70人。
(三)黨建情況
2021年我校黨建工作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學校工作中心,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推進學校各項工作躍上新臺階。
1.以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為契機,加強教育,提高素質。
(1)加強政治理論及業務知識學習
組織黨員和教師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律法規等。同時,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各學科教育教學專業知識,努力用先進思想和先進科學知識武裝黨員和教師頭腦,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成果,推進學習型學校和黨組織建設。
(2)加強師德師風教育,開展師德教育活動
組織廣大教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的重要論述《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師德師風的重要論述摘編》《“四史”學習教育資料匯編》《師德優秀典型先進事跡》《新時代師德規范》等,把培育高尚師德放在首要位置。組織教師寫師德承諾書,通過學習寫心得體會,提升職業道德水平。
(3)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養成教育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作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狠抓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不斷強化“文明班集體”、“文明宿舍”、的創建評選活動。通過校行政、教師及學生干部的執勤,及時了解各班學生的情況,對考勤、衛生、禮儀、服飾、等常規內容,公布各班的得分情況,有的放矢地加強對學生行為規范教育。
2.加強黨風廉政教育
根據上級關于開展黨風廉政教育的總體部署,結合我校工作實際,開展廉政教育進校園活動,組織黨員學習黨風廉政教育文件,如:中央紀委五次全會精神、《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宣部編印的《法治熱點面對面》。通過開展這些活動,提高了黨員干部和教師的廉潔自律意識,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
3.以加強組織建設為核心,爭先創優,與時俱進。
(1)認真落實黨建工作制度
認真執行“三會一課”制度,豐富黨的組織生活,增強黨的活力;積極撰寫黨建工作信息,擴大黨建工作的影響。黨員政治學習,做到精心組織,時間保證、內容充實、記錄認真、管理規范。同時認真實施黨員目標管理責任制,實行民主評議黨員,按時交納黨費。
(2)開好黨員組織民主生活會
按規定召開了黨員組織生活會和支部委員民主生活會,對照《黨章》,匯報思想、工作情況,進一步查找自身不足,開展黨內批評和自我批評,提高思想認識。
(3)認真做好發展黨員工作
2020-2021學年,學校積極引導優秀教師靠攏黨組織,以在教學第一線中青年骨干教師為發展黨員的重點,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經常性教育,進一步做好培養教育考察工作。先后發展預備黨員3名,確定入黨積極分子1名。
五、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開啟情況和效果
學校積極探索實訓基地合作、聯合辦學等多種形式的校企(院)合作模式。學校積極推進校企合作,與川內各大醫院及醫藥連鎖企業簽訂學生實習協議,有對口實習就業的“二級甲等”以上醫院、著名醫藥連鎖公司、養老機構40個。醫院或企業指派優秀老師帶教,對學生開展精細化管理,落實實習計劃,學生實習時間長達8至10個月。
(二)學生實習情況
我校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對學生實習工作的要求。學校建有專門的實習管理機制,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教學副校長為副組長的實習管理領導小組。
學校嚴格遵守教育部門對實習的相關規定,對實習單位資質進行嚴格審核,確保其擁有合法資質并符合實習內容要求。
學校免費為學生提供實習單位,對每位學生進行了合理的實習分配和就業安排,并為學生購買中等職業學校實習學生綜合責任保險,確保學生實習安全。學校與實習單位、學生家長簽訂了實習安全風險責任書面協議,實行了學校、單位、家長共同管理實習學生,為學生順利完成實習保駕護航。
為確保實習期間教學質量,學校制定了《臨床實習生手冊》、《實習生教學計劃》、《臨床實習期間請假規定》、《實習生管理條例》等制度,對實習全過程進行監管,重點抓實習初期、中期、后期三個階段的管理工作。實習期間,實習管理小組成員、班主任要經常深入校外實習單位,加強與各實習單位相關管理人員和學生的溝通聯系,及時解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推進實習教學管理落到實處,確保每一位實習生取得合格實習鑒定。2020-2021學年,我校共有2018級實習生2208名在校外實習基地開展為期8-10個月的實習。
六、社會貢獻
(一)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學校以培養適應醫衛一線的新型現代化技能型人才為根本任務;根據人才市場的實際用人需求和部分學生繼續升學為目標,制定有針對性地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以“適應工作實際操作”需要為主旨開展課程改革,加強“實際操作”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加大實踐教學在總學時中的比例。畢業生就業后,用人單位整體滿意度為100%。
一是整合課程結構,深化教學內容改革。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要求,充分聽取教學專家督導組及校內外專業人士的意見,特別是向各大醫院和醫藥連鎖企業了解、調查各種崗位對知識結構的實際要求,明確各方面知識所占的比例,形成能反映專業特色并符合實際要求的課程,并以此來構建整體優化的課程體系。
二是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在保證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大實踐性教學內容的份量。實踐教學體系由基本技能操作、專業技能操作、實習三個部分構成,縱向上形成體系,橫向上與基礎理論課程有機結合。
三是以學生執業資格和職業技能鑒定為抓手,提升教學質量。2020-2021學年,繼續加強2018級護理專全國執業護士資格考試輔導,護士資格證實際參考人數約1106人,首次考試通過人數418人,通過率37.8%。
四是堅持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加強學生實習環節管理。與川內各大醫院及醫藥連鎖企業簽訂學生實習協議,落實實習計劃。派遣學校教師到各大醫院學習新的專業技能、實訓管理方法并予以應用。
(二)社會服務
我校自入選首批“錦江區素質教育特色項目基地”以來開展了豐富的活動,積極發揮“素質教育特色項目基地”的育人作用,為促進全區學生綜合素質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020-2021學年,學校在生命科學館對護理、藥劑、助產、口腔修復工藝、中醫康復保健、醫學影像技術6個醫衛類專業共計開設約52個學時的實驗實訓課程,聽課學生人數達4500余人次。
七、舉辦者履責
(一)經費
學校是民辦非企業單位。近年來學校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推動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對接,建立建全職業教育經費穩定增長的保障機制,逐步加大經費投入,切實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的快速發展。2020-2021學年,地方財政投入經費738.3萬元,生均撥款1110.42元,財政撥款按時足額撥付到位。
(二)政策措施
面對國家高職院校擴招的有利政策,學校將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堅持校院(企)合作,優化人才隊伍,強化文化建設,推進依法治校,打造智慧校園,樹品牌、創特色,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實現升格高職學院目標。
八、特色創新
學校于2018年成功入圍成都市第三批特色職業院校建設單位,為保障特色院校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按期推動,我校成立了特色職業院校建設項目領導小組、項目資金管理小組。經過近3年的建設,已順利完成項目的實施,并已完成項目結項答辯工作。
學校嚴格遵守教育部門對學生實習的相關規定,對實習單位資質進行嚴格審核,保證學生實習帶教醫院均為二級甲等資質以上醫院。在學生實習前設置實驗實訓考試,著重評估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堅持未達標學生不能進入臨床實習,在帶教醫院中受到廣泛好評,學生供不應求。
九、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在專業建設方面,學校需要進一步開發醫學影像技術、中醫康復保健等專業,逐步完善學校護理類、藥學類、醫學技術類專業群,打造更多品牌和特色專業。
2021年11月24日